填补空白的研究:青少年学会了这一点,可降低抑郁风险
能够精确且细致地描述自己负面情绪的青少年比那些不能做到的同龄人,更能够避免抑郁。这是最近关于消极情绪分化(negative emotion differentiation,NED)研究的结论,目的是在具体负面情绪描述与笼统标签描述之间进行区分。该研究发表在《情感》(Emotion)上。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丽莎·斯塔尔(Lisa Starr)解释说:“青少年进行更具体的表达,可以在经历过紧张的生活后减少抑郁症状的出现。例如,‘我感到烦恼’,或者‘我感到沮丧’,或者‘我感到惭愧’,而不是简单地说‘我感觉不舒服’。”
那些在消极情绪分化方面得分较低的人更倾向于用更为笼统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感受,比如“糟糕”或“不安”。因此,他们不能从负面情绪中受益,不具备制定应对策略的能力,来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
斯塔尔说:“情绪传达了很多信息。它们传达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唤醒水平、情绪效价以及对威胁经历的评估等信息。一个人必须整合所有这些信息才能弄清楚——‘我感到烦躁了吗?’,还是‘我感到生气、尴尬了吗?’,或者是其他情绪。
一旦你弄清楚了这些信息,你就可以用它来帮助你制定最佳的行动方案。斯塔尔表示:“这将帮助我预测我的情绪体验将如何展开,以及我如何才能调节好这些情绪,让自己感觉更好。”
研究小组发现,较低的消极情绪分化能力会加强紧张的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联系,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下降。
这项研究集中于当今的研究空白上,专注于青春期的研究,并表明这是抑郁症风险增加的时期。之前的研究表明,与青少年儿童或成年人相比,在青春期,一个人的消极情绪分化能力处于最低点。青春期是抑郁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抑郁症发病率稳步攀升。
之前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和低消极情绪分化能力是相关的,然而这些研究设计没有检验低消极情绪分化能力是否在抑郁症之前出现。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一现象变成了一个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那些表现出明显抑郁症迹象的年轻人是否有较低的消极情绪分化能力;或者是他们的低消极情绪分化能力导致了他们的抑郁?
由斯塔尔,埃默里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瑞秋·海森堡以及罗切斯特研究生佐伊·肖、伊丽娜·李和安吉拉·桑提组成的团队在罗彻斯特区域招募了233名青少年,平均年龄接近16岁(其中54%为女性)。研究者对他们进行诊断性访谈以及评估参与者的抑郁情绪。
接下来,青少年在7天的时间内,每天分4次报告他们的情绪情况。一年半后,该团队对最初的参与者(其中193人返回)进行了随访,从而进行纵向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在分析消极情绪方面表现不佳的青少年在经历压力生活事件后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相反,那些表现出较高的消极情绪分化能力的人更善于处理压力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从而降低负面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升级为临床显著抑郁症的可能性。
抑郁症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作为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经常性和反复性的困难,而且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工业化国家全球负担的首要原因。
研究人员指出,青春期女孩的抑郁症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领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抑郁症激增,性别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青少年抑郁症会扰乱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包括人际关系问题、生产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和药物滥用等。此外,斯塔尔说,在青少年时期抑郁的人更有可能在一生中反复抑郁。因此,研究与抑郁症相关的情绪动态是找到治疗方法的关键。
斯塔尔相信:“首先,你需要知道你的感受,才能改变你的感受。消极情绪分化(NED)能力可以提升,这可以通过针对消极情绪分化(NED)的治疗方案来解决。”
那些在消极情绪分化方面得分较低的人倾向于用更为笼统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感受,比如“糟糕”或“不安”。图片来源于公共领域。
研究小组的结果促成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她们试图在抗击青少年抑郁症、自杀念头和自杀率上升方面取得进展。根据疾控中心(CDC)的最新数据,全国约有17%的高中生表示他们有过自杀念头,超过13%的高中生表示他们制定过自杀计划,而去年有7.4%的高中生曾试图自杀。
斯塔尔说:“我们的数据表明,提升消极情绪分化能力能够缓解一个人的压力经历带来的抑郁影响。”
参考资料:
The perils of murky emotions: Emotion differentiation moderates the prosp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istic stress exposure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Starr, Lisa R.; Hershenberg, Rachel; Shaw, Zoey A.; Li, Y. Irina; Santee, Angela C. Emotion. doi:10.1037/emo0000630
作者信息
来源:罗切斯特大学
编译作者:喵君姐姐(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Simon (brainnews编辑部)
前 文 阅 读